PINK1和PRKN这两种泛素激酶和连接酶共同作用,标记受损的线粒体,使其通过选择性自噬(线粒体自噬,mitophagy)在溶酶体中被清除。这一细胞保护性质量控制通路与家族性帕金森病存在遗传学关联,并且在衰老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也发生改变。然而,这些线粒体自噬变化的具体分子机制仍不明确。在健康线粒体中,PINK1蛋白持续被导入、切割并降解,但会在受损线粒体上迅速积累,并通过磷酸化其底物泛素和PRKN来触发线粒体自噬通路。因此,PINK1蛋白的水平可作为线粒体损伤和线粒体自噬启动的指标。然而,目前尚缺乏经过验证的、能够灵敏检测和定量PINK1蛋白的方法。在此,我们描述了一种在Meso Scale Discovery(MSD)平台上检测人PINK1蛋白的新型免疫分析方法的开发与严格验证。最终建立的检测方法表现出优异的线性、平行性和灵敏度。即使在缺乏线粒体应激的情况下(即基础条件下),此时PINK1蛋白通常无法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到,该方法在比较来自患者成纤维细胞或分化神经元的、有或无PINK1表达的样本时,仍能检测到显著差异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正常衰老的人死后脑组织中观察到PINK1蛋白水平升高,但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组织中并未发现此现象,这表明确实有不同的分子机制在起作用。总而言之,我们开发了一种新型的、高灵敏度的PINK1免疫检测方法,它将补充其他研究努力,以破译PINK1-PRKN线粒体自噬通路在生理和病理背景下的作用及其生物标志物潜力。
InvivoChem很荣幸能为Fabienne C. Fiesel教授提供我们的高品质产品 dibutyryl-cAMP/Bucladesine(PKA激动剂;产品编号: V1846)用于此项研究。
参考文献:Autophagy. 2025 May;21(5):1144-1159.